安踏、FILA、Champion……诸多耳熟能详的国内外知名品牌,在直播间内均可以极低价格购买。据悉,嫌疑人田某某是位拥有百万粉丝的“大V”,衣服号称是外贸“尾单”,每次直播带货都能吸引上万人“围观”。其同时招募多位网红主播,其直播间内极低的价格也引发不少疑问。 根据线索,2021年6月,山东菏泽警方侦破了一起特大制售假冒知名品牌服装的案件,共抓获37名犯罪嫌疑人,揭开了一位网络“大V”背后的秘密。 经初步查明,400余万单假冒服装被销往全国各地,交易金额达数亿元。2022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该案被公安部作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十起典型案例之一公布。 “正品”为何能被大量仿冒? “仓库里一眼看不到边,全是堆积的仿制衣服。”菏泽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办案民警说,生产的假冒衣服被运送堆放在菏泽一处3000多平方米的仓库里,并通过网络平台,售卖到消费者手中。 时间回到2021年6月。菏泽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接到线索:一家网店大量销售各类假冒品牌服装,并在网络平台上定期直播。经分析研判,该网店位于菏泽市开发区一仓库内。 办案民警迅速摸清涉案团伙基本框架、人员分工、店铺上新及网络平台直播规律,全面布控涉案人员的生产窝点、销售网络,并对菏泽多个目标窝点和犯罪嫌疑人进行集中查处和抓捕。 “正品”衣服,是如何一件件被仿制出来的?据犯罪嫌疑人丛某某交代,团伙先采购正品服装,仔细按样式比对,继而制作仿冒的样衣,调试定版,再把正版成衣退回去,找代工厂投产、销售。 “几天就能模仿出正版服装,外观上和正版成衣很难分辨。”丛某某说,找到和正品一样的布料、贴标,就能以假乱真。 2014年开始,犯罪嫌疑人田某某从事假冒品牌服装生意。他雇佣客服、库管,通过网店及3家实体店铺,以外贸“尾单”的名义,销售冒牌服装,不但成为“行业”名人,还成了网络大V。田某某等人还采用定期更换商品名称的方式,逃避平台监管,增加案件侦办难度。 田某某等人到案后,民警调取其近2年的网络平台交易数据,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明细涉案金额和涉案品类,顺利推动案件侦办。 网红主播如何“收割韭菜”? “直播间才有的福利”“清理库存”……一系列套路话术,让大量消费者上当买单。 田某某犯罪团伙运用新型网络化营销,除了传统的网店销售模式外,犯罪嫌疑人还采用网红带货、饥饿营销、网络团购、大V推广等方式吸引流量,逐渐形成500万的粘性粉丝团体。 “田某某先后招募8名网红主播,打造网红直播基地和孵化中心,采用线上走秀、主播讲解等网络直播形式,在多个网络直播平台上同步展示和导购其销售的假冒品牌服装。”菏泽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民警李杨介绍,每场直播观看量有上万人次。 “直播间里有很多活跃粉丝,虽然有人质疑,这么便宜是真的正品吗?但主播闭口不答,只回答关于衣服款式、物流发货等其他问题。”李静宇说。 据悉,田某某等犯罪嫌疑人纷纷落网,多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提起公诉,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制造假冒品牌商标的厂商明显构成了商标侵权,参与销售的网红也应对产品质量以及价格作出理性判断。”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教授曹伟认为,根据涉案金额、影响范围、持续时间以及是否存在屡教不改等情形,相关厂商和人员还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严惩制假售假,保护知识产权 “被上了一课”“期待后续发展,感谢警察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案件侦破后,不少网民在网络平台纷纷留言。 本案中,生产假冒服装及辅料的代工厂涉及多地。菏泽公安机关总结了生产、销售假冒品牌服装案件中的共性特点,建立涉假服装类案件分析预警模型,并已据此破获了类似案件。 该案的查处,起到强大震慑作用。有关数据显示,2021年“618”电商促销期间,700多家涉嫌销售假冒服装的网店,在平台更为严厉的监管下主动关店、下架整改。 2021年,公安机关共侦破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2.1万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83起重大案件全部告破,维护了市场秩序,净化了市场环境。 “强化与行业主管部门政策协同,针对直播带货、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中的突出问题,及时打击非法、有效保护合法,服务、规范行业健康发展。”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保护,依法严打各类涉企知识产权犯罪。 直播带货等新营销模式,给消费者带来便捷实惠的购物体验,也成就了一批网红。财富应当取之有道,网红成名不易,拥有巨大流量之余,更应爱惜羽毛,对商品详加了解,避免不实宣传。否则,不仅可能导致名声受损,严重的还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