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企业 产品 知识
工业 农业 房产 汽车 家居 服饰 日用 IT 文教 旅游 生活 服务 工商 商务 广告 工程
甘肃:抢抓农时,各地春耕有序推进 甘肃日报     2022-04-14 12:54    

眼下正值春耕生产时节,敦煌大地上处处呈现繁忙景象。   农资经销商徐永虎最近忙得不亦乐乎,他每天上班第一件事便是查看农资订单,然后逐一为各镇各村农户配送化肥农资。   “如今,农户通过手机便可选购化肥等农资,我们接到订单后,线下送货,特别方便。”徐永虎说,这一切都归功于“三位一体”数字平台的推广应用。农民群众“点餐”,供销系统“配菜”,农资直供送货上门,既减少了中间环节让利于民,也保证了农资质量。   今年以来,敦煌市聚焦农村产业发展短板问题,紧紧围绕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合作金融,大力推进“三位一体”综合改革,与阿里巴巴共同打造了为民服务综合性数字管理平台,可提供农资团购、金融服务、农产品销售、教育、医疗、培训、缴费等七项落地服务。农户通过平台即可享受优质低价的农资服务、农技咨询服务、助农金融服务以及其他民生类服务。特别是“三位一体”数字平台所提供的信用合作将敦煌市6家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也延伸到了千家万户。农户只要符合相关条件,就可以在平台上简便快捷地办理涉农贷款业务。   “我试着申请了贷款,没想到,第2天就拿到了20万元贷款。有了这笔贷款,我就可以扩大家庭养殖规模,还能辐射带动更多农户发展养殖业。”顺利获得贷款让敦煌市月牙泉镇中渠村6组村民汪生强非常惊喜。   “我行将有效依托‘三位一体’综合改革,持续优化授信流程,力争辖区内农户应授尽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敦煌农商银行副行长汪海明表示。   敦煌市阳关镇还根据镇村实际情况,利用“三位一体”数字平台向村民推广葡萄标准化生产种植技术,利用平台中在线学习以及农业资讯功能帮助村民提高葡萄种植水平。同时,通过平台电商培训等功能,让村民通过网络销售阳关葡萄干、大枣等特产,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敦煌市的“三位一体”综合改革,兼顾了农户、合作社、金融单位、市场主体等多方利益,让农户和合作社共同参与市场经济、抱团发展,强化产销对接、农资直供、技术服务,既促进了农村市场与外部大市场的资源协同,又全面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   定西 “田间课堂”助春耕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今天我们主要讲的是党参露头栽培机的使用。党参露头栽培机配套50马力轮式拖拉机,可以一次性完成开沟、摆苗、铺膜、覆土等多道工序……”日前,渭源天翔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机具库旁热闹非凡,定西市农机中心组建的春耕备耕科技服务小分队在这里开设起“田间课堂”,面对面为当地农机手讲解农业机械操作。   为提高乡村农机手农机技术水平,更好地助力春季农业生产,定西市农机中心统筹“三区”科技服务团专业技术力量,组建了春耕备耕科技服务小分队,深入通渭、渭源等县区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机具”特色产业机械化综合技术培训活动,把农机培训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   课堂上,专技人员详细讲解拖拉机、党参露头栽培机、旋耕铺膜机等机具的日常使用与保养技术,中药材生产机械化技术、深松整地技术、机具春耕生产中调试调整方法等,并积极为群众答疑解惑。   “想不到这家门口的培训还可以学到这么多农机知识,我不但学会了如何操作和保养机具,还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农机维修技术,希望多办几次这样的培训班。”农机手兰海军说。   据定西市农机中心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本次活动共吸引周边群众200余人参加,解决技术难题24项,发放田间植保喷药器等小农具100台(套),有力促进了全市春季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会宁 最美“耕耘”绘新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陈 泳 通讯员 魏永刚   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眼下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会宁县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有序推进春耕生产。   在会宁县四方吴镇大南村的田间地头,一派耕作忙的火热景象。村民赵建仁正驾驶着覆膜机进行地膜覆盖,为接下来的种植做准备。“趁着今年开春墒情好,先把地膜铺上。”赵建仁说,自村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来,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今年,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又增加了种植面积,以种植马铃薯、玉米、胡麻、苦荞为主。   今年,会宁县及早细化春耕生产任务清单,继续落实百万亩全膜玉米和百万亩黑膜马铃薯“两个百万”工程,全面夯实粮食丰收基础。   要保证春耕生产有序高效推进,购置农资成了农民的头等大事。来到郭城驿镇红堡子村供销综合服务社,记者看到农资物品充足,供销社还免费提供各种农技咨询服务,最大程度满足了群众春耕备耕所需。   “我们储备的化肥、农膜、农药,完全能够满足辖区内的春耕生产需要。”供销社负责人牛进宝说,目前供销社采取多种形式,持续做好辖区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服务工作。   日前,走进土高山乡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覆膜机来回“行走”。村民秦锋今年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完成了春播铺膜作业,望着一行行泛着银光的地膜,他高兴地说,现在铺地膜可以享受政府补贴,成本低,地膜质量好,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最美“耕耘”绘新图。截至目前,会宁县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由2016年的40.2%提高至57.7%。   平凉 “科技赋能”保障粮食安全生产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通讯员 吕娅莉   春耕如诗,大地如画。   入春以来,平凉市各地大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户抢抓农时备战春耕,各式农机“大显身手”,一幅热闹的春耕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一)   五年前,37岁的董涛回到家乡崆峒区崆峒镇种起了地。当时,这一行为在多数年轻人选择进城务工的农村显得格格不入。   “国家鼓励农民种地,把撂荒耕地托管复耕,充分利用了土地,收入一定不会差。”董涛说,四年时间里,他对种地有了新的认识,“许多农民不愿意种地,是因为不懂得利用农业机械等先进技术设备。”   “年轻人头脑灵活,应该带头学习使用。”有了想法,董涛便在老家崆峒镇蒋家沟村流转了500亩撂荒地,并联合其他8户农户,注册成立了平凉易农农业机械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购置了农机,开启了种粮生涯。   第一年,董涛就尝到了种地的甜头,500亩玉米丰收,净收入达20余万元。全程利用农机,还在空闲时间为各县区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安装探测设备赚取额外收入。   如今,董涛的合作社有旋耕机、无人机(开展病虫害防治)等各类农机23台,它们穿梭在田间地头,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二)   农机在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实用的新技术、新机具帮助我们开阔了眼界,节省了劳动力。”庄浪县朱店镇新王村赤坡合作社理事长王安全深有感触。   为了解决果农务果人力成本过高的问题,庄浪县积极争取全省果品产业农机抓点示范项目,通过现场示范演示,让果农认识新机具、会用新技术。   如今,在王安全家的18亩果园里,使用了采摘平台、喷雾机、开沟机、碎草机等,苹果从采摘到打包全程机械化,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效益。   “农机在助推全县果品机械化程度的同时,还被广泛应用于饲草玉米、马铃薯、中药材等农业特色产业,有效推动了全县农业现代化高质量、高速度、高水平发展。”庄浪县农机中心主任王宽说。   (三)   今年,平凉市通过政府主导、主体参与的方式,优先鼓励支持农业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集中连片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近几日,董涛等种粮大户已经平整好土地,等待播种。“种一亩玉米,可收入1000元,再套种豆子还可多收一季大豆,只要大家算清了账,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就不再是难事。”董涛说。   “国家给予一定补贴,省市县积极配套相关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积极推广大豆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努力做到大豆玉米协同高产,确保收益不减。”平凉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李玉红说,目前,各县区农机部门正在积极选配符合县区种植模式的播种机械进行投放,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提供装备支撑和服务保障。   据了解,通过一系列农机惠农项目的有效实施,平凉市农机总动力达140.3万千瓦,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3%,农业生产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农民劳动强度有效降低,农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得到增强。目前,全市机械耕整地19万亩,机械播种马铃薯、中药材等作物3万亩,机械浇(灌)农田3.5万亩。   此外,各级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围绕春季生产的需求,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面向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主体,重点开展深松整地、起垄覆膜、垄沟种植等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推广和指导服务,针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加紧开展机具对比试验,推进机艺融合,提升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目标。

免责声明:凡注明 “来源:一点钟” 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