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在很多商场的一楼都是做成了一个小型的游乐园,有一次我从攀爬乐园走过,看到了这样一幕。这个攀爬乐园大概有两层多楼的高度,孩子们身上绑着绳,在教练的指导下爬上爬下。
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站在入口,手指紧紧揪着妈衣服,满脸都是泪水,带着哭腔对妈妈说:“妈妈我害怕,我不想玩。”看着小女孩这样害怕,我满心以为她的妈妈一定会耐心安慰她、鼓励她。没想到,这位妈妈掰开孩子的手说:“哭什么,这有什么害怕的,别的小孩都敢上去,你快去,妈妈在下面看着你。”说着就用力拉着孩子去教练那边,结果孩子哭得更厉害了,嗓子都要撕裂了一般。
一旁有家长劝着:“算了吧,孩子不想玩别强迫她,就在下边看着吧。”女孩妈妈推攘了孩子几下,对孩子吼道:“不去算了,哭什么哭,真是个胆小鬼。”说完,这位妈妈怒气冲冲地向外面走去,小女孩吓得愣在原地。
看着她心惊胆战的样子,我心里很不好受。
害怕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正常情绪,尤其是孩子年纪小,更容易因为某些原因害怕做某事。而当孩子说“我怕”时,父母作为孩子内心可靠的存在,更应该做好他们的后盾。
2
恐惧并不是丢脸的事
不少父母觉得,孩子胆小怕事,非常丢人。
但是“恐惧”和生气、难过之类的负面情绪一样,是一个人的正常情绪。
对于很多人来说,黑暗、高处、凶猛的动物、突然的声响等等,都会让他们产生恐惧。而孩子对这些让他们害怕的事更加敏感。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换位思考,不能因为自己不怕,就断定孩子也不怕。
孩子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所以他们常常通过联想把日常的事物妖魔化。比如床底下的怪物啊,马桶里伸出奇怪的手等等。于是家长可能发现孩子不敢一个人睡觉、上厕所。
但其实人天生就会趋利避害,在害怕时,都会逃避危险来保护自己,其实这是培养孩子意识的好时机。过年时孩子因为放鞭炮受伤的新闻比比皆是。
比起因为胆大而鲁莽行事,因为害怕而谨慎对孩子更好。
害怕是对危险的警觉和对自身的重视。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孩子的害怕情绪,而不是因此就给孩子贴上“胆小、没出息”的标签。
3
家长的恐吓是对孩子信赖的重击
朋友的儿子以前活泼外向,结果前不久在街上遇到,孩子看到我不仅不像以前一样打招呼,还躲在妈妈身后不敢看我。
我心里觉得奇怪,就问朋友怎么回事。结果朋友告诉我,之前他们去乡下吃宴席,路上孩子在车上闹腾,结果孩子的一个姑婆说:“你再这样闹,等会儿就把你卖到山里面去。”
大人们都知道姑婆是在开玩笑,可孩子听到了却吓坏了,还抱着朋友说:“妈妈我害怕。”朋友还觉得这方法有效,之后还把这事儿当做笑话讲给家里人听。
后面有一次孩子又在家里不听话,孩子的伯伯说:“你再这样闹,就把你送到上次的山里去卖掉,以后你就再也回不来了。”
这一次,孩子完全被吓坏了,半夜还发烧,之后就变得很胆小。
孩子们的内心都是单纯又脆弱的,常常因为家长一些无心的恐吓的话语,或者说是一个恐怖的故事,就在心里留下阴影。
《我不会害怕》这本绘本里,就告诫父母要耐心倾听孩子诉说自己的恐惧,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感知与认识,而不是用言语恐吓它们。
当孩子受到恐吓,会对周围世界没有感,甚至疏远与家人的关系,巨大的心理压力会摧毁他们的信任,从而对外界产生防备,变得非常胆小。
4
陪伴与勇气
《我好害怕》这本书告诉我们,在新的处境中,孩子常常会有害怕的情绪,家长要关注他们的感受,并且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这样,让他们别害怕。家长的陪伴可以帮助他们很好地战胜这些负面情绪,树立自信心。
我的妹妹有段时间不敢一个人睡觉,我就问她为什么。结果她告诉我,近她常常梦到有怪兽要吃掉她,所以觉得害怕。我就告诉她,做梦是正常现象,我也经常做梦,有时候梦到好多美味的蛋糕,有时候却梦到怪兽追着我跑,不过不管好坏他们都在梦里,完全伤害不了我们。后来她慢慢地就没那么害怕了。
家长的耐心陪伴与守护,才能给孩子踏实的感和勇气。
5
接纳恐惧,才无畏恐惧
当孩子说“我怕”时,千万不要不当回事地说“这有什么”;或是告诉孩子“不怕不怕”,这只是负面强化,你越说不怕,孩子反而越觉得害怕是对的。
其实面对孩子的恐惧,我们不用强调它,只要在时间安慰孩子并告诉他,父母永远会在身边保护他,这句话就能撑起孩子心中的保护伞。
同时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恐惧,帮助他们确立自我感知及价值,别让他们因为自己害怕的情绪体验而觉得难为情。这一切都能让他们认识到,害怕的情绪是能够被克服和战胜的。
好的父母,是的避风港,能够让害怕的孩子重获勇气,能够让孩子战胜恐惧。
智汇呈少儿魔力演讲是“演说中国—全国青少儿演讲与口才能力提升计划”重庆推广中心,“全国青少年演讲与口才能力”等级测试中心,是重庆专注于4-13岁少儿演讲与口才培养的专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