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是中国的一大特色之一,大到建筑本体,小到建筑元素都是有讲究,有作用的,不仅仅是美观性的作用,还有一定的风水作用。斗拱就是古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斗拱是什么呢?
我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也作枓拱、枓栱。 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徵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
斗是斗形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斗拱初孤立地置于柱上或挑梁外端,分别起传递梁的荷载于柱身和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唐宋时,它同梁、枋结合为一体,除上述功能外,还成为保持木构架整体性的结构层的一部分。明清以后,斗拱的结构作用蜕化,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 斗拱的种类很多,形制复杂。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按斗拱在建筑物中所处的位置分类:处于建筑物外檐部位,称外檐斗拱;处于建筑物内檐部位,称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又分为柱头科、平身科、角科斗拱、溜金斗拱、平座斗拱;内檐斗拱又分为品字科斗拱、隔架斗拱等。宋代称一组斗拱为一“朵”,斗拱中每跳出一层为一“跳”,清代则成为一“攒”,每出一层为一“踩”,简单的斗拱是一斗三升,在一斗三升里外加一层拱,就增加了一段支撑距离,叫做“出踩”,即多了两踩,成为三踩斗拱,较复杂的还有五踩、七踩、九踩、十一踩,跳出越高,建筑的等级就越高。唐代有“非王宫之居不得施重拱藻井”之说,可见当时一般普通的建筑物是不能用斗拱的。
斗拱是榫卯结合的一种标准构件,是力传递的中介。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斗拱是建筑装饰物,而研究证明,斗拱把屋檐重量均匀地托住,起到了平衡稳定作用。斗拱初孤立地置于柱上或挑梁外端,分别起传递梁的荷载于柱身和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唐宋时,它同梁、枋结合为一体,除上述功能外,还成为保持木构架整体性的结构层的一部分。明清以后,斗拱的结构作用蜕化,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
斗拱是中国古典建筑为突出的标志,其演变不仅见证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兴衰发展,也反映了一个民族审美趣味、社会风尚、文化意识的改变。斗拱向外出挑使屋顶出檐更加深远、壮观,并使柱子、门窗防雨防潮。可以说斗拱结构,是我国古代建筑之典型代表。其结构雄大、出檐长,风格简洁雄伟,展现了结构和艺术上的高度统一,完美的突显出古建筑的轻灵与灵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