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旧书,分类整理,再版发行,这是一个唤醒记忆、传承文化、延续知识的神圣过程。一卷在手,千年传承在心。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知识的力量在时间的河流中流淌不息。
为了让您相信我们的服务实力,我们为您带来一些成功的案例。我们的客户来自各行各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希望找到一个可靠的平台来回收他们的书籍。通过与我们合作,他们不仅解决了书籍的处置问题,还获得了额外的收益。这些成功案例就是我们的名片,让您信任我们的服务品质。
善本,早是指校勘严密,刻印精美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由于历代藏书家中,善本肯定是旧本,那些抄写、刻印年代较近的只能是普通本,如晚清藏书家丁丙在其《善本书室藏书志》的编例中,规定收书范围是:1.旧刻、2.精本、3.旧抄、4.旧校。他按照那个时代的标准,将旧刻规定为宋元版书,精本为明代精刻。依据这一划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收藏家心目中的善本年代界限也日益后移。民国时期,明刻本渐渐进入旧刻行列,20世纪中期以后,乾隆以前刻本全都变成了善本,甚至无论残缺多少,有无错讹,均以年代划界。实际上,善本仍应主要着眼于书的内容,着眼于古籍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
忌用洋纸夹衬古籍:
许多民国版本的拓片、字帖、纸墨拓工皆属精良,可版面之上却是黄斑累累,令人扼腕。这是因为民国时期的一些书贾作坊,贪求省惜工料费用,采用了一种叫做“油光纸”的纸张(当时流行的一种廉价的西式工业法制纸),作为字帖的衬纸。由于西式纸酸碱性不合量,具有一定腐蚀力,以致许多民国旧帖惨遭“黄斑之厄”。这一遗憾也使得当今的古籍藏家得出了一条教训,即:中国古籍须远离一切西式纸张,二者隔离,方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