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消防设计有限公司

主营:厦门消防设计,厦门消防施工,厦门消防工程

免费店铺在线升级

联系方式

厦门消防代理,合理安排施工计划

2023-10-11 12:45:01  244次浏览 次浏览
价 格:面议

消防工程有哪些维护方案:一、施工配合方法与质量合格证体系

1、甲乙方维护人员应熟悉消防工程中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

2、甲乙方维护人员应了解消防系统主要设备的安装位置及水源情况。

3、甲乙方维护人员应对消防系统各供水控制阀作状态标识清楚。

4、乙方维保人员应与甲方消防值班人员密切配合,协助甲方管理人员做好检查工作。

5、甲方值班人员在日常巡查时,保证消防系统的个管网充满压力,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不利点压力大于0.05MPa,发生异常时,应及时通知专职维护人员。

6、月、季、年度检查时发现管网有渗漏、阻滞或接到甲方管理人员通知系统异常时,应及时检查处理。7、设备器件在甲方日常巡查时发现有问题,需要更换维修时,必须临时尽快处理,不得无辜拖延。(因甲方不及时处理所造成的损失甲方自负)

施工组织

1、月检1次,在每月下旬进行,时间与甲方商定。

季检4次。(每季第三个月跟月季合并)

2、年检共12次。以年检结束本年度的消防工程维护工作,通过一年的检查维保,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问题,以主人翁的姿态向甲方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3、公司维保中心每天24小时热线服务,紧急情况随传随到。

4、上述各项检查,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始终保持各系统正常运行,各设备完整好用。

每次检查完毕,出示检查报告,甲乙双方签字认可,一式三份,报送辖区消防主管部门一份,双方各执一份,建立年度维保档案。

消防工程维护保养的内容有哪些,消防工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在人们消防意识日益增强的现在,消防工程已经是建筑场所的必要工程。消防工程的内容有很多,其中就有多工程的维护保养,消防设施维修保养管理单位应由产权单位负责,使用权全部或局部转让,应由产权单位向该使用单位明确消防设施维修保养日常管理责任。

置消防控制中心,其消防控制中心操作、监视、管理人员经消防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消防设施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消防设施维修保养管理各项工作制度,确保消防设施长期处于可靠、准确、灵敏运行状态。

使用管理者应具备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资质企业签订消防设施定期维护保养合同,保障消防设施正常运行。

消防设施使用单位应按照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规定日检、月检、季检、年检,每年必须委托有相应资质中介检测机构一次认定性检测。

对自检认定性检测中所发现问题和隐患,该建筑产权者或使用者必须予以解决和整改,单位法人代表或者行政负责人对此负法律责任。

消防设计时水池该怎么进行设计,消防设计有着许多的内容,需要对各种细节都进行规划,其中就包括消防水池。消防水池也就是消防水源,是一个重要的设施,消防水池的设计有着许多的细节。带大家来了解消防设计时水池该怎么进行设计。消防水池设置要求:

1.消防水池应设置通气管;消防水池通气管、呼吸管和溢流水管等应采取防止虫鼠等进入消防水池的技术措施。

2.消防水池进水管应根据其有效容积和补水时间确定,补水时间不宜大于48h,但当消防水池有效总容积大于2000m2时,不应大于96h。

3.消防水池进水管管径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DN100。

有效容积:

1)当市政给水管网能保证室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时,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满足在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消防用水量的要求。

2)当市政给水管网不能保证室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时,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消防用水量和室外消防用水量不足部分之和的要求。

3)当消防水池采用两路消防供水且在火灾情况下连续补水能满足消防要求时,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根据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100m3,当仅设有消火栓系统时不应小于50m3。

4)消防水池的总蓄水有效容积大于500m3时,宜设两格能独立使用的消防水池;当大于1000m3时,应设置能独立使用的两座消防水池。每格(或座)消防水池应设置独立的出水管,并应设置满足有效水位的连通管,且其管径应能满足消防给水设计流量的要求。

5)火灾时消防水池连续补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消防水池应采用两路消防给水。

火灾延续时间内的连续补水流量应按消防水池不利进水管供水量计算。

消防水池进水管管径和流量应根据市政给水管网或其他给水管网的压力、入户引入管管径、消防水池进水管管径,以及火灾时其他用水量等经水力计算确定,当计算条件不具备时,给水管的平均流速不宜大于1.5m/s。

4.消防水池应设置就地水位显示装置,并应在消防控制中心或值班室等地上设置显示消防水池水位的装置,同时应有高低报警水位。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无评论,沙发等着你!
百业店铺 更多 >

特别提醒:本页面所展现的公司、产品及其它相关信息,均由用户自行发布。
购买相关产品时务必先行确认商家资质、产品质量以及比较产品价格,慎重作出个人的独立判断,谨防欺诈行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