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酒的来历
贵州遵义市北郊7.5公里处有个初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佛教寺庙董公寺,再往北40公里是天险“娄山关”。此地处于贵州高原主体北端,以低山丘陵和宽谷盆地为主,这一带局部小气候稳定,四季温度平均,地肥水美,又是一个适宜酿造类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酿酒佳地。
董公寺早叫“龙山寺”,后改名为“西乐庵”。清康熙元年(公元1663年)迁任遵义兵备道的董显忠出资修葺该寺。清乾隆六年(公元1743年),有燕僧云游至此,募资重修,感董显忠之举,将“西乐庵”易名为“董公寺”。后人以寺名为地名,这一带就都叫董公寺了。
董公寺一带的酿酒历史可追溯到魏晋,其时就以“咂酒”闻名。清未,这里的酿酒业已具有一定规模,仅董公寺至高坪约十公里的地带,就有小作坊十余家。其中又以程氏作坊所酿小曲酒为出色。程氏后人程明坤(1903-1963),汇聚前人技艺结合当地水土、气候、原料等条件,于20世纪20年代酿造出别具一格的“董公寺窖酒”,四十年代初又定名为“董酒”。
说到白董,是柔雅董香酒的典型代表,在我喝过的白董中,有早期的白塑盖白董,中期的红塑盖白董和后期的铁盖白董,这三款酒中,时间越早的白董品质越好。不过这三款酒也有不同的特点呈现:白塑盖董酒带点早期金字董的特点;红塑盖董酒非常柔雅,酒体透亮感不错,浓香窖香并不出头;铁盖白董有点出头的浓香窖香味道,这跟窖泥长时间不更换,维护不好,泥性偏酸等因素有关。
说到金字董酒,其展现的是一种复合药香,在药材入曲的白酒中,展现药香是很容易的,但要展现出复杂、舒适的复合药香却很难。许多药材入曲的白酒展现了一种粗犷的药香特点,但缺乏细腻和丰富,金字董是难得的展现出这种药香特点的白酒,在之后的董酒产品中,也都没有展现出这种水平。
金字董之后的蓝董是金字董和白董之间的风格过渡产品,品鉴蓝标董酒,我们会感受到其有早期金字董的淳朴药香,但也有后期白董明显的汗臭气息,虽然金字董也有这种气息,但表现较弱,其复合于百草香中,协调百草气息呈现。
从品质档次上,92年59°黑盒飞天方董品质明显好于同时期及前后年份的任何董酒,其水平力压蓝标董酒,与金字董酒接近。对比金字董酒,金字董酒的强度、药香的绽放力更强,但92年飞天方董的酒体陈敛感、连绵度更好;相比82年飞天董,92年飞天董的药香更浓郁一些,酒体略带陈香,但82年飞天董的凝练度、透亮感、强劲感表现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