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苗孵化应注意的问题 1.种蛋在进入孵化用具前应进行,用辛集液喷洒鸡蛋,或按2/1000比例浸泡约1分钟,后将卵浸泡约45度5分钟,这有利于卵胚的发育。 2.将温控仪探头置于鸡蛋下,直接采样鸡蛋的温度。上面所要求的温度是鸡蛋上层的温度。这种取样的温度与上层的温度不同。一般情况下,低层是高的,上层是低的,温差大约是一个度。我们必须调整温度控制仪,以显示鸡蛋的温度和实际温度。实际温度是以温度计为基础的。 3.翻蛋、晾蛋后的次加热时间较长,停电后残余温度将高于规定温度,此时必须注意监测。温度过高时,温度可适当开启冷却,温度控制器可自动控制温度,直至温度稳定。
种鸡蛋预热入孵 种蛋预热能够增强胚胎的生活力。因为种蛋孵化前贮存于库房中,在温度较低、湿度较大的环境条件下,胚胎处于休眠状态,有利于连续孵化。有利于熏蒸。可避免种蛋表面凝结水珠。 首先把放在空调蛋库的种蛋移至22℃~25℃的室内预热6~8小时,温度不可过高,不得超过28℃,高于这个温度,会出现坏死的鸡蛋,等到蛋面上水汽蒸发完结后,待蛋表温度达到室温后即进行码盘入孵。1.温度显示范围:5~50℃ 2.温度测量精度:±0.1℃ 3.湿度显示范围:0—99%RH 4.控湿精度:±5%RH 5.输出路数:7路(超温、控温、低温、左翻蛋、右翻蛋、控湿、报警) 6. 输出电流:控温、低温10A,其它1A 7.翻蛋次数:可记录999次。 8.翻蛋周期:0.1~99.9小时可调(出厂定在1.5小时) 9.翻蛋时间:1~255秒可调(出厂定在180秒) 10.换气周期:5—999分钟(可调,出厂0小时,不换气) 11.换气时间:0—999秒钟(可调,出厂30秒)
(六)温度、密度、光照和通风
1、温湿度调控:适宜的育雏温度为:1~3日龄35~34℃,4~7日龄33~32℃,2周龄31~28℃,3周龄27~24℃,4周龄为23~22℃,5周龄后保持常温。相对湿度1~10日龄65%~70%,11日龄以后55%~65%。
2、密度:随日龄变化,其体重、需用水等也会相应变化,应适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食槽数。网箱平养或箱式育雏时密度为:1~10 日龄50~60只/平方米,10~20日龄30~40只/平方米,此后可转入立体笼( 蛋雉育雏用4层笼),21~42日龄20~30只/平方米,43~60日龄10~20只/平方米。
3、光照时间控制:雏雉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初雏1~3天保持24 小时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时光照,此后,根据雏雉采食情况快转入自然光照。3周前后转入立体笼时,第1个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雏雉尽快适应新环境,多采用3瓦/平方米为宜,待雉群大部分采食、饮水后, 即可采用自然光照。
4、通风换气及室内环境控制:室内空气流通不好,氨气浓度过大,会直接影响雉鸡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发生。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粪、清扫地面,维持适宜的温度,定期带鸡,及时疏散密度。搞好室内环境是提高雏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养殖场地
养殖场地应选择避风向阳、地形干燥,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之处。笼舍的高应在1.2米左右为宜,笼舍要有活动室、产蛋室(窝)、饲喂室等,饲喂室要有水槽和食槽,运动场用网封闭,以防外逃。
二、选种
常见品种有中国环颈雏鸡、左家雏鸡、黑化雏鸡、浅金黄色雏鸡、白雏鸡、特大型雏鸡等。优质雏鸡身上的黑白斑点大而稀疏,排列均匀如同花生米大小。优良雏鸡的羽毛显得松软、丰厚,给入其肉质脆软之感;年龄愈小头与体愈偏圆,嘴、足、尾愈短。
三、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雏鸡苗注意保温度,1—3日龄为40—35℃,4—5日龄为34—33℃,6—8日龄33—32℃,9—12日龄32—30℃,13—20日龄为30—28℃,以后可为常温。在实际操作中,保温以在箱内自由活动、非常活泼为准。保持舍内空气新鲜,特别是冬季,一定要处理好保温和通风关系。
开食时先用0.1%高锰酸钾水滴喂数滴,1天后用5%葡萄糖和0.1%维生素C混合液与少量饲料拌匀饲喂。根据营养、饲料需要量及饲料配方,制作质地较软的饲料。1—2周龄时,每3小时喂1次,每日喂5—7次;3—5周龄时,每4小时1次,每天喂4—5次,5周龄后每天3—4次,以后正常饲喂。
及时调整饲养密度。1-10日龄50-60只/米2;10—20日龄 30—40只/米2;20—40日龄20只/米2;40-56日龄10只/米2 。用剪刀或电热断嚎器及时断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