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对金融市场的和政策下,监管越来越严格。互联网行业要在互联网领域不断发展,金融行业也要在金融市场不断发展,不要因为流量优势和先进模型去做是指为金融行业才可以做的事情。首先就是监管环境将不再支持,其次商业银行在近些年页听过很多类似和重复的事情。监管、银行和机构都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之前很多机构都是什么都不放过,既要鱼也要熊掌,一丝不肯放过。而现在,如果这样的后果会是约谈,进行整改,这时流量和技术就成为了机构的资本。不能流量、技术一把抓,然后再挂着类金融的担保皮做的确实放贷。赚流量的钱或者赚技术的钱,非持牌机构不要赚金融息差的钱。但要求做到真的很难,市场现有的流量并没有那么多了。有技术的预估虽然很多,但有哪些金融机构会在技术上花钱就不得而知了,毕竟银行有光有外部技术没有内部组织、业务架构调整也没法把业务做起来,银行所谓科技投入都给外包了,老系统重新做一次,业务架构没调整改改系统并发实则是无用功。所以真的按照监管核心的目的来,估计大部分业务都将无法进行,不禁感慨这世道真的好难啊。
联合贷和助贷的监管
之前,联合贷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原因是低出资的机构能够的查询客户征信和通过后期债转等模式完成资产催收。银行等资金方可以看菜吃饭,如果联合贷的合作方资质好一些的就可以比例放到,把相关的贷前审核和贷后催收全部交给对方。当然资质差一些的,就可以选择让对多交一些比例,然后协议约定对方出资部分作为劣后。联合贷是被窗口指导的,猜测是因为控制阿里相关资产规模的原因,而其他的联合贷合作被殃及池鱼,当时出来的《互联网管理办法》把联合贷管规范了,出资比例不能少于30%这一条将很多交易进行了限制,而且出得起30%并还能说出规模的全国有几家。计划是身不错的,但是在时间终究会发现用很少的保证金撬动撬动几百甚至是上千倍的杠杆,赚的盆满钵满,但是终如果出现风险,机构完全承担不起,所以这个时候的《互联网管理办法》出台恰到好处。
助贷这个时候就出场,监管要求担保必须持牌,保险不好虽然弄但担保就并不复杂。规模大的助贷公司基本都有融资担保公司,有的甚至不止一家,如果没有办法还可以找符合资质的担保公司,原来怎么做的继续怎么做,只不过是将给银行的保证金给担保公司罢了,自己体系的担保公司还不用保证金呢。这时候监管也没有办法,因为是符合市场行为和监管要求的商业行为,这个时候就体现了担保牌照的作用,因为核心的监管目的还是并没有达到,所以预计后续还会陆续出台相关的监管政策,前期网传的征信断直连笔者推测有部分同样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让互联网机构所谓的数据优势公开透明,尽量用监管手段让互联网离金融远一些。
其实在现在金融市场相对成熟的背景下,持牌成了很多机构的出路,但是有很多机构任然在观望,抱有侥幸心理,终还是不能逃过监察。现在大家非常明确地一点是,在当前的环境背景下,越早持牌越有利于业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