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翅主要产于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山东等省及南海诸岛。日本、美国、印尼、越南、泰国等地均产。
中南美洲的鱼翅翅针软滑粗壮。
中国古代有很悠久的捕鲨历史,在古书中常常将鲨鱼写成沙鱼。捕获到鲨鱼后,通常进行如下处理:
(1)割下鲨鱼背鳍。
(2)扒下鲨鱼皮(因鲨鱼皮十分柔韧,是上好的皮料。古代许多名贵刀剑刀鞘以木为骨,外覆鲨鱼皮)。
捕捞鲨鱼非常残忍,渔民通常只割掉鱼翅。然后,将仍然活着的鲨鱼扔进大海,让其在极度痛苦中自生自灭。
鱼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
从含有蛋白质来说,鱼翅中的蛋白质质量比不过鸡蛋和肉类,它含有的是不完全蛋白;而从不饱和脂肪来说,鱼翅和普通海鱼一样,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价值。
还没有确切的科学根据证明鱼翅对健康有效。鱼翅汤的美味主要来自它的配料,而不是鱼翅本身。
另外,根据科学期刊,鲨鱼翅和肉中含高浓度神经毒素BMAA(β-N-Methylamino-L-alanine ),可能引起脑退化和运动疾病。BMAA是不能被机体代谢的氨基酸,服用后会积累在脑部持续刺激神经元受体,导致神经元毒性损伤,进而引起侧索硬化、帕金森样痴呆等脑退化疾病。
所谓鱼翅,就是鲨鱼鳍中的细丝状软骨。鲨鱼属软骨鱼类,鳍骨形似粉丝,但咬起来比粉丝更脆,口感要好一些。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看,鱼翅(即软骨)并不含有任何人体容易缺乏或高价值的营养,所以吃鱼翅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由于中国地处温带冬季寒冷,旱涝天灾频仍,内陆地区距海洋比较遥远,故食品保存技术十分发达,干燥水发工艺是其中重要的方法。干虾、海参、鲍鱼、鱼翅、燕窝、鱿鱼、香菇、玉兰片、黄花、木耳都是这种方法的应用实例。在这个干燥水发的过程中会有物理和化学的变化,食品的质地和味道有时会优于鲜品,还能除去一些有害物质。其中鱼翅的炮制和烹调工艺十分复杂而专业,几乎不容业余者染指,这不仅为鱼翅羹的高昂价格提供了理由,更奠定了吃鱼翅堪称中华文化奇芭的地位。如果这些技术因不吃鱼翅而失传,无疑是中华文明不可估量的损失。
中国鱼翅不仅南北名称很不一致,而且至今也无一个通用的分类方法。
(1)按鱼鳍的部分分类: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
(2)按加工与否或加工品的形状分类:
①原翅:大都成套供应,故又称套翅,分为6种:玉吉翅、沙婆翅、上色翅、中色翅、小杂翅。
②加工翅:一般选翅筋较多,骨头较少的尾鳍加工而成,根据加工方法和成品形状的不同,分为下列几种:明翅、大翅、长翅、青翅、翅绒、净翅。
(3)按鱼的种类分类:黄肉翅、黄肉尾翅、群翅、群尾翅、披刀翅、青翅、勾尾翅、象耳白翅、象耳白刀翅、象耳白尾翅、象耳翅、象耳刀翅、象耳尾翅、猛鲨翅、猛鲨青翅、猛鲨尾翅;花青鹿,脊披刀翅、反白青翅、脊勾尾翅;飞虎翅、飞虎尾翅、白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