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身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头长,前部略平扁,后部稍隆起。吻短圆钝,口大,端位,口裂稍斜,并伸向眼后下缘,下颌稍突出。牙细小,带状排列于上下颌,下颌两侧齿坚利。眼小,上侧位,居于头的前半部,距吻端颇近。鼻孔两对,前鼻孔位于吻端呈管状,后鼻孔位于眼前上方,为一小圆孔。鳃裂大,左右鳃膜愈合,不与颊部相连鳃耙粗短,排列稀疏,鳃腔上方左右各具一有辅助功能的鳃上器,能呼吸空气。
乌鳢属于淡水底栖性的鱼类,通常栖息于水草丛生或淤泥底质的水域中,遍布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水田等水域,对水体中的环境因子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尤其对溶氧量、水温以及水质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当水体中缺少氧时,能够借助鳃上腔的辅助呼吸器官,在水面进行呼吸。乌鳢在0~41℃的水温下都可以生存,16~30℃是乌鳢生长发育繁殖的适温度。当春季水温恢复到8℃以上时,通常会活动于中上层的水体中;夏季时节乌鳢多活动于上层的水体中;当秋季温度低于6℃时,此时乌鳢游动缓慢,常潜伏于水层的深处;冬季水温接近0℃时,则埋在淤泥中越冬。由于乌鳢的跳跃能力很强,所以经常会发生逃逸现象,天气闷热,雨水冲击,涨水等都会造成乌鳢的逃逸。
黑鱼对产卵场的要求有两点:一、在绕湖边、塘堰、沟渠等近岸水草繁茂的场所,底质为淤泥;二、近水避风的浅水区。黑鱼产卵有营巢的习性,需要有水生植物,因此产卵场有无水草和水深状况与产卵的关系很大。据报道,在芦苇丝中黑鱼产卵时间较早,在轮叶黑藻中产卵时间次之。产卵场的水深以20~100厘米为宜。如果因涨水使岸边水草全部淹没或因枯水等造成产卵场的水深不适宜时,产卵期将延迟到恢复适当水深时才开始产卵。如果天旱水枯时间过长,产卵场得不到适当水深时,亲鱼会掘起产卵场水底的泥土,掘成适当的水深来产卵,甚至会造成不产卵。黑鱼产卵还与水温等环境条件有关。在产卵场水温高于18℃的情况下才能产卵,产印的适温范围为18℃~30℃,适水温为22℃~27℃。水温低于18℃或高于30℃的情况下都不会产卵。通常产卵在无风晴天,下雨天和有强风的日子很少产卵。
人工催产:5月11-29日,分7批挑选成熟度好的亲鱼共514组,平均尾重1.6千克,按1:1雌雄鱼配对,每个产卵箱放1组。采用绒毛膜、促排卵2号和地欧酮作催产剂。根据每组鱼的重量配药逐尾注射,采用两针注射方法,间隔14~24小时。种鱼注射后,周围环境需要安静,并且要有遮盖物遮盖,水温23~25℃,经过30小时左右,种鱼开始陆续产卵,种鱼产完卵后不能马上移卵,利用种鱼的护卵习性,提高卵的孵化率,过1~2天,把发育正常的受精卵捞到孵化池里进行孵化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