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身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头长,前部略平扁,后部稍隆起。吻短圆钝,口大,端位,口裂稍斜,并伸向眼后下缘,下颌稍突出。牙细小,带状排列于上下颌,下颌两侧齿坚利。眼小,上侧位,居于头的前半部,距吻端颇近。鼻孔两对,前鼻孔位于吻端呈管状,后鼻孔位于眼前上方,为一小圆孔。鳃裂大,左右鳃膜愈合,不与颊部相连鳃耙粗短,排列稀疏,鳃腔上方左右各具一有辅助功能的鳃上器,能呼吸空气。
不同水域的乌鳢成熟年龄有差别,长江水系2龄成熟,黑龙江水系3龄成熟。产卵期南方水域在5-7月份,北方水域在6-7月份。乌鳢的产卵场通常会具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1)水草丛生的场所,底质通常为淤泥;(2)避风的浅水,静水或水流缓慢的地区。生殖季节,亲鱼会成对地活动于产卵场,非常活跃,常常会跃出水面,在水草丛中营助产卵巢,此间雌鱼和雄鱼均腹部向上排卵和排精。乌鳢属于1次产卵类型,产卵后一对亲鱼或仅雄鱼潜伏在产卵巢附近守护幼卵,不让别的鱼类或蛙类靠近,以免子代受到伤害。鱼卵孵化后,当幼苗长至3厘米左右时,活动范围开始扩大,此时亲鱼与幼鱼群聚在一起,成鱼在鱼苗周围跟随保护。经历20天左右的守护,仔鱼发育到稚鱼阶段开始散群,亲鱼才停止其护幼行为。
乌鳢怀卵量约为1~3万粒。卵浮性,卵粒油黄色,具有游球,无粘性,卵径约为2.0~2.2mm。刚浮出的仔鱼全长约为4.1mm,全身遍布黑色素细胞,油球使得身体前端显著膨大,类似蝌蚪状,常卧于水面。孵化后38h,全长长至6mm左右,胸鳍、鳃裂和口此时已经出现。孵化后5昼夜,仔鱼全长到达7.4~7.5mm,卵黄囊也几经消失,开始游动摄食。孵化后32昼夜,稚鱼全长达到15.5mm,此时稚鱼的背鳍、胸鳍、臀鳍已具有鳍条。
黑鱼对产卵场的要求有两点:一、在绕湖边、塘堰、沟渠等近岸水草繁茂的场所,底质为淤泥;二、近水避风的浅水区。黑鱼产卵有营巢的习性,需要有水生植物,因此产卵场有无水草和水深状况与产卵的关系很大。据报道,在芦苇丝中黑鱼产卵时间较早,在轮叶黑藻中产卵时间次之。产卵场的水深以20~100厘米为宜。如果因涨水使岸边水草全部淹没或因枯水等造成产卵场的水深不适宜时,产卵期将延迟到恢复适当水深时才开始产卵。如果天旱水枯时间过长,产卵场得不到适当水深时,亲鱼会掘起产卵场水底的泥土,掘成适当的水深来产卵,甚至会造成不产卵。黑鱼产卵还与水温等环境条件有关。在产卵场水温高于18℃的情况下才能产卵,产印的适温范围为18℃~30℃,适水温为22℃~27℃。水温低于18℃或高于30℃的情况下都不会产卵。通常产卵在无风晴天,下雨天和有强风的日子很少产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