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系植物浅根,10-20cm,比如一年或两年生植物;灌木类,则25-40cm,这个深度满足大部分植物所需。如果是乔木或是根系发达的植物,露地栽植。凡有条件的各类城市道路都必须种植行道行道树,创造遮荫条件。有条件的各类分车带以及步道外侧绿带,乔灌木种植面积一般应占绿地面积的80%,并注意适当增加常绿乔灌木比例,加强其减噪功能。非林下草坪和地被植物种植面积控制在约20%。
土壤有机质是植物碳素营养和其他矿质营养的源泉,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有机质稳而长的肥效是植物良好生长的基础。
土壤有机质中的腐殖质和腐殖酸等物质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使其具有较强的保水、保肥和缓冲性。腐殖质和腐殖酸等物质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可活化土壤微量元素,抑制磷素的固定,减轻或消除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增施有机肥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中无机界与有机界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系统,在土壤生态系统中既有无机矿物质颗粒、有机质、水分、空气等,又有肉眼无法辨认的土壤微生物、土壤酶等。土壤是地表物质与能量转化交换的活跃场所,许多生化生理过程是在土壤中进行的。土壤是陆生植物的生长基底,土壤供给植物生长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使植物得以生长发育;而植物的生育繁衍又能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伴生和发展各种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等,提高土壤生态活性。土壤的酸碱性,有机质、矿物质含量与形态,土壤质地及“三相比”(固、液、气)等等,都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种群分布。不同种类的土壤其自然植被各不相同,土壤和植物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生态依存和生态互动互促关系。
土壤改良是采用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的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具体的土壤改良方法有很多,如结合施肥的深挖扩穴,土壤质地的有机改良和无机改良,土壤pH值的调节,结合灌水洗盐、深翻施肥、树盘覆盖的盐碱土改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