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期间,要经历重阳下沙、端午踩曲、长期贮存等工艺环节的淬炼,制酒生产一年一个生产周期,顺应季节变换,历经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酿制而成的基酒还需在陶坛中经过三年以上的贮存,后,采用酒勾酒的方式将一百余种不同酒龄、不同香型、不同轮次、不同酒度等各有特色的基酒进行组合,形成了茅台酒的典型风格。
装茅台酒用的酒瓶,初是用本地生产的缸瓮,从清朝咸丰年间起,改用底小、口小、肚大的陶质坛形酒瓶,有装0.5公斤、1公斤和1.5公斤的型号。后曾一度改为微扁长方形酒瓶。民国四年(1915年)以后,改用圆柱形、体小嘴长的黄色陶质釉瓶。建国后,才改为白色陶瓷瓶和人们见到的乳白色避光玻璃瓶,古色古香,朴实大方。
特有的地域环境 茅台酒因产于仁怀市西北六公里的茅台镇而得名。由于茅台镇处于地势较低的地方,海拔仅440米,远离高原气流,冬暖夏热、少雨少风、终日云雾密集,高温高湿的特殊气候,非常有利于酿造茅台酒的微生物生存与繁殖。酿制茅台酒的用水主要是用入口甘甜,无溶解杂志的赤水河中的水精心蒸馏酿出来的。赤水水质好、硬度低、微量元素含量丰富,且无污染用赤水河中的水酿造出来的酒才会有入口甘醇的美味。
存世量
茅台酒在早期的时候产量不多,上世纪50、60年代的时候,茅台酒产量只有几百吨,到80年代产量达到1200吨左右,总体产量是现在的几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而且其中一部分茅台酒还要外销,不仅数量少而且价格也高,普通老百姓根本消费不起。
这部分茅台酒能够保存到现在是十分不容易的,而且还要保证酒瓶的完整、酒体的不挥发,更加是难上加难。因而,这种年份久远、存世量少的茅台老酒,价格自然就高,而存世量大的茅台老酒,价格相对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