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品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据《诗经》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说明远
在三千年前的商代,人们就在隆冬季节把冰块储藏起来供夏日用。二之日、三之日即相当于农历十二月,凿冰之声咚咚,正月时藏冰于冰库。据《元和县志》载,“古时姑苏葑门外曾有座大冰库,内设窖24座,以按二十四节气。每遇严寒,戽水蓄于荡田,冰既坚,贮之于窖,盛夏需以护鱼鲜,并以涤暑。”
到了周代,还专门设有专管取冰用冰的官员,称为“凌人”。唐代,长安的市场上已有了专门做冰买卖的商人。到了晚唐,商人为了招来生意,在冰中加糖,更吸引顾客。到了宋代,中国的冷食种类就更多了。如北京,汴京市场上出售的“砂糖冰雪冷元子”,南宋临安街上卖的“雪泡梅花酒”等。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冰酪”,如当时诗人杨万里所描绘:“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
元朝时的商人,又在冰中加上蜜糖和珍珠粉。元忽必烈执政时,开始生产冰淇淋,为了保守制作工艺的秘密,还颁布了一道除王室外禁止制造冰淇淋的敕令。
明清时的老北京,就在什刹海等地建有雪池冰窖等以贮冰,宫内并设有管冰事的官员,谓之“凌人 ”,专管斩冰藏冰用冰等事宜
。清代时的冰窖分为官窖、府窖(八大帽子王府自己的冰窖)和民窖。民国初时一些官府冰窖也由商家经营,从此天然冰向民间四合院、医院、饭庄、冷饮店供应,用于抵御暑热。同时,街市上也出现了冷饮食品。冷饮,古称冰食,约起源于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春秋末期时冰的用途已更广泛,诸侯喜爱在宴席上饮用冰镇米酒,在《楚辞》中就有赞赏冰镇的糯米酒,喝起来既醇香又清凉的记述,可见当时冷饮已流行,制作水平也很高。唐宋时,“冰食”品种更日益丰富,已有雪泡梅花酒、凉水荔枝膏、冰镇珍珠汁、冰调雪藕丝等品种。宋代时冰食更丰富,据古籍载,宋徽宗即因炎夏贪吃冰食,吃伤了脾胃,久治方愈。元代时,宫廷内已有冰酪等美味冰食。相传清末代溥仪酷爱吃西餐,他每餐都必食冰淇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