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是能够次级生长的植物,如乔木和灌木,所形成的木质化组织。这些植物在初生生长结束后,根茎中的维管形成层开始活动,向外发展出韧皮,向内发展出木材。
木材是维管形成层向内的发展出植物组织的统称,包括木质部和薄壁射线。 木材对于人类生活起着很大的支持作用。根据木材不同的性质特征,人们将它们用于不同途径。
木材可分为针叶树材和阔叶树材两大类。杉木及各种松木、云杉和冷杉等是针叶树材;柞木、水曲柳、香樟、檫木及各种桦木、楠木和杨木等是阔叶树材。中国树种很多,因此各地区常用于工程的木材树种亦各异。东北地区主要有红松、落叶松(黄花松)、鱼鳞云杉、红皮云杉、水曲柳;长江流域主要有杉木、马尾松;西南、西北地区主要有冷杉、云杉、铁杉。
木材密度:是木材性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它估计木材的实际重量,推断木材的工艺性质和木材的干缩、膨胀、硬度、强度等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木材密度,以基本密度和气干密度两种为常用。
1、基本密度
基本密度因绝干材重量和生材(或浸渍材)体积较为稳定,测定的结果准确,故适合作木材性质比较之用。在木材干燥、防腐工业中,亦具有实用性。
2、气干密度
气干密度,是气干材重量与气干材体积之比,通常以含水率在8%~20%时的木材密度为气干密度。木材气干密度为中国进行木材性质比较和生产使用的基本依据。
木材密度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影响因子为:木材含水率的大小、细胞壁的厚薄、年轮的宽窄、纤维比率的高低、抽提物含量的多少、树干部位和树龄立地条件和营林措施等。
木材由于受环境(阳光,氧气,水分温度等)和微生物()的作用正常颜色发生改变的,叫做变色。
1.木材变色分类
化学变色:伐倒木由于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反应过程而引起线红棕色,褐色或橙黄色等不正常的变色,即为化学变色。其颜色一般都比较均匀,且分布于表层(深达1—5毫米),经过干燥后,即褪色变淡。
变色菌变色:系伐倒木边材在变色菌作用下所形成。常见的是青变和霉变。其次是其他边材色斑,有橙黄色,粉红色或浅紫色,棕褐色等。这种缺陷主要是由于干燥迟缓或缺乏保管措施所引起。
2.木材腐朽
木材收到木腐菌侵蚀后不但物理力学性能发生改变,后木材变得松软易碎,呈筛孔状或粉末状等形态,这种现象称为腐朽。
按照腐朽类型和性质分为白腐和褐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