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深圳BIM(机电)建模培训 宝安建模实战班教学机构
BIM做机电的管线综合,是所有BIM的基础应用。效果明显,也是广泛的应用。很多人都说自己能够做到管线综合。也有很多人不削管线综合。
那么来谈谈什么样子叫做管线综合,管线综合要考虑到那些因素。你做的管综对么?能用么?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呢?
记得以前有人和我信誓旦旦的说,自己做到了BIM指导施工,做了项目,管线综合什么什么的。
管线综合,是对各专业知识都要了解的。包括设计、施工的知识。特别是施工的实际情况,一定要了解。至少应该见过各种管件是什么样子的。目前大多数软件,自动生成的连接方式,基本上和实际都不一样。如果仅仅靠软件自动生成的,调整成了所谓的零碰撞,其实和管线综合完全是两回事。
管线综合至少要考虑的要素:
上述的要点,也只是一些基本的要点。试问有多少做管线综合的人全部考虑到了。也有很多人都说考虑到了。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考虑的对不对。
对不对的这个问题,我觉得一定是施工单位来判定的。不是做管综的人判定的。现在更多的BIM管综,其实很大部分还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没有下到实际的现场中去。甚至很多人根本没在工地呆过。做出的方案如何来判定就是可行的。
没有反馈不代表是正确。记得一个项目,刚接别人的,总包给的结论是,东西是好东西,不过你们的水平还不够。
这也许就是施工单位不信任BIM做的管综的原因。因为仅仅追求零碰撞,出的东西都是停留在理论上。
我觉得一个真正做的好的管综,首先要真实。实际上有什么,模型中就要有什么。保温、管道、支架都需要有。
还有,管综不是设计师口中的规划一下就可以了。
很多人说管综么,容易的很,开始定个大致标高,分层排布,就OK了。
基本上,我听到这些言论的,本人都认为这些人都是完全没做过管综的,或者说做过不知道对错的人才会说的。
凭个人经验,想前期完全规划管道的空间布局的,基本上都是完全不可行的。全部满足规范,也是不可行的。除非你有跑马的空间,这个另当别论。
所以,用BIM做管线综合,是可以做到非常的,但是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
做出一个真正好的方案,是对人的要求非常高的。不是做了几次无碰撞就能称为高手的。
想称为这一领域的专家,还是需要多考虑,多学习,特别是和现场的老法师多学习。这样泡个几年,也许就能小有成就了。至于玩零碰撞的朋友么,还是降低一下姿态吧。
其实,仅仅这些远远不够。
对于管线,本身的工艺设计流程中就有不少的要求。
给排水:重力管道的坡度,循环管路的排空,预作用灭火系统中的快速排气……
暖通:非常温液体的汽水混合流向、坡向,冬季防冻循环或排空的要求,不同防火分区间防火措施、设备安装要求,气流组织与温度影响要求……
电气:电缆敷设时转弯半径的要求,弱电线缆减少信号串扰影响的要求,安装时的接地、绝缘要求,与配套控制箱柜间距的安装要求(部分分支线缆不得超过一定长度)……
更加不要提如何减少温差膨胀影响,配合诱导风机气流组织,配合安保与CCTV系统无死角要求……
检修……“玩儿零碰撞”的朋友有多少知道自己项目中,每个设备的大修、日常维护需要拆卸的检修口在哪儿?前期想完全规划管道的空间布局,那得和建筑、室内专业,从项目一开始的方案阶段就配合设备要求,以及功能使用。跟这个阶段没做工作,后头凑出来“零碰撞”就号称“管线综合”的——别说高手,熟手都不算!
为何目前的BIM仅仅热在局部的小圈子成为一个噱头?为何现在出来的一些相当经典的BIM案例一直都不被施工企业认可?上面两位网友都是有丰富现场施工经验的法师级BIMer,从他们的话里就可以找到答案。BIM事业任重道远,有待BIMer们收敛浮夸,潜心学习研究。
交通路线:地铁1号线坪洲D出口 地铁11号线碧海湾站B出
找不到打我手机(微信)181-2643-9497杨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