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IDC公司进行的一项供应链和物流管理服务研究计划表明:全球物流业务外包将平均每年增长17%,至2006年市场总额达3087亿美元。近年来,由于跨国企业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来降低供应链成本;国内企业面临着降低成本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压力而增加了物流外包的需求;政府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和激励措施对物流市场需求的剌激;营销方式的不断发展和营销渠道的网络化趋势;传统仓储企业和新兴物流企业的激烈竞争等,推动了我国物流业务外包市场的迅速发展。
1、企业外包决策的因素分析
物流的目标是要按尽可能低的总成本,对原材料、在制品和制成品的库存进行地理上的定位。物流涉及到信息、运输、存货、仓储、物料搬运和包装等各方面的集成。就具体企业来说,根据业务类型、作业的地理区域、产品和材料的重量/价值比率,物流开支一般占销售额的5%-35%之间。物流成本通常被解释为业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成本之一,仅次于制造过程中的物料费用或批发、零售产品的成本。
由于物流对企业的成本影响如此之大,企业对其物流能力的解决是至关重要的。物流能力是自身建立还是外包,是企业面临的重要也是困难的决策之一。一个拥有物流能力的企业可以通过向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获得竞争优势。如何确定企业自营还是外包这一战略问题要求企业明确自己的核心能力,即那些令自己与众不同并能立于不败之地的特点。如果决定将某项与根本的核心能力紧密相关的产品或服务外包出去,就必须精心挑选供应商,而且还要以双方结成紧密的战略联盟为前提。因此,企业的外包决策首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市场竞争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总纲领,是企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问题,也是企业经营思想、经营方针的集中表现。它是对“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组织?”的正确回答。中国很多企业由于受传统的经营理念的影响,在决策过程中,自给自足的自豪感思想产生了很多问题。而实际上即使是大公司也不可能完全实现自给自足。比如福特曾希望能在他的纵向一体化程度的生产厂里制造所有所需零件,并建立包括内陆港口和一个错综复杂的铁路和公路网络。但如今的福特汽车公司早就不是那样了,它50%的零部件需从外部购买,并且根据各分公司的不同情况来确定其物流能力是自建还是外包。企业越追求自给自足,企业的规模会越大,从而管理任务也越复杂和多元化。这样很可能导致管理层由于过度分散而无法有效管理。所以企业在决定“自建还是外包”时,要把这种自给自足的情感因素剔除。
在企业的战略决策中,核心竞争力是重要的因素。成功的企业都通过将资源集中在一个或有限的几个能力,去超过竞争者,发掘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并且这些企业都会将其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建立在行业平均水平以上,都会围绕其竞争优势,很少将资源投向非核心能力。物流能力无疑是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基石。企业都必须通过物流来实现其业务目标,同时满足企业自身的需求和顾客的需求。所以明确物流能力是否是其核心能力,企业是否能够积极地利用这种能力去获得竞争优势,是企业决定“自建还是外包”首先要考虑的。
1.2、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大小体现了企业的资金实力以及企业生产的复杂程度。一般来讲,企业的规模越大,其生产的复杂程度也会越高,它与供应商和销售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物流能力外包,企业的生产经营结构要进行大范围的调整,而这个调整成本往往是非常高的,同时会影响到企业的供应网络和销售网络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企业的规模比较大,其中一个表现就是物流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比如说拥有自己的运输力量和仓储设施等,如果企业自身能够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和管理,自营物流可能只需投入少量的成本进行技术更新就可以同时满足自身和消费者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以比外包更低的成本达到相同的服务水平。另外,还可以利用过剩的物流网络资源拓展外部业务,逐步积累物流服务经验、技术和所需的资金,发展专业化物流,为企业以后的长远发展开拓道路。而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资金的规模小,生产的变动性大,一方面无力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自有物流设施的建设,而且由于企业内部业务流程重组风险的存在,还可能受到企业内部员工的抵制和资源的浪费。因此,可以利用物流能力外包来突破资源“瓶颈”,使企业的发展获得较高的增长速度。